• 国内节能减排遇到的问题(国内节能减排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 2024-06-17

我国能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煤炭的依赖。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提高能源效率:加强能源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和应用节能技术,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减少能源浪费。

必须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能力,以缓解压力。 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不到发电装机容量的2%,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水平,应采取措施解决技术、投资和燃料保障等问题,促进核电发展。

实施多能互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加快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核心任务,也是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的最现实途径。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施大渡河、澜沧江上游等西南地区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这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能源安全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可以通过建立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和发展新能源技术,确保全球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靠性。

如何看待节能减排问题?

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当前,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企业负责人关注生产经营多,对节能环保重视不够。企业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装备水平落后等情况依然较为严重;二是企业数量多,而且较为分散,资源消耗量及污染排放相对较少,实施节能降耗措施及环境监管较为困难。

节能减排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的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应该承担的责任。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高耗能企业进行节能降碳改造的制约因素

1、首先,改造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特别是对于那些财务状况较为紧张的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其次,由于节能降碳项目往往需要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再者,技术上的限制可能阻止企业获取和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从而限制了改造的可能性。

2、产能过剩制约节能减排 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矛盾化解尚待时日,工业产品价格可能持续下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缓。产能过剩和资金链偏紧制约企业节能减排投入,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仍然不足。针对工业节能减排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完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对系统性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3、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随着当前煤炭价格走低,财政奖励的激励作用弱化,企业节能改造积极性不高。燃煤电厂,特别是落后的氮氧化物指标,脱硝电价政策出台时间较晚,脱硝工程建设滞后。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及畜禽污染防治激励措施不足。五是基础工作薄弱。

4、更新淘汰低效电动机及高耗电设备: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稀土永磁电动机,高效风机、泵、压缩机,高效传动系统等。更新淘汰低效电动机及高耗电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电机及系统相关节电设备新装电机系统。逐步限制并禁止落后低效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5、研究建立并实施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配合全国人大抓紧出台《节约能源法》(修订)和《循环经济法》,抓紧制(修)订配套法规。

低碳在国内外的现状

1、其次,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目前中国处于快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水泥、钢材、电镀等高耗能的行业含碳量非常高。这也给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了压力。

2、实践表明,低碳战略的实施需要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因为市场机制本身往往不足以激励企业大规模应用减排手段。缺乏政策鼓励和实际补贴,可能导致许多潜在的项目、技术或投资机会被延误或错过最佳实施时机。当前,中国企业在推进低碳战略的过程中,首要的挑战就是成本问题。

3、总的来说,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实现全方位低碳方式转变以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低碳城市建设现状 国际低碳城市发展现状 虽然世界各国对于低碳经济、社会和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均对温室气体减排工作高度重视。

4、美国在布什执政的八年间,尽管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极不合作,但对其国内的低碳技术研发仍然投入大量资金,并在碳搜集和储存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奥巴马政府已拨款4亿美元,投资于能够提高能效的、减少进口能源依赖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能源技术,以促进其市场化和产业化。

5、当前,我国的绿色低碳建筑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已显示出积极的发展势头。绿色低碳建筑的推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型绿色建材不断涌现,绿色施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绿色低碳建筑尚未被广泛接受,初期投资成本较高,长期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其发展。

6、我国当前的能源使用效率较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与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日本相比,我国仅是日本能源使用率的1/6。从能源使用结构来看,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建筑等领域。从行业角度来说,化工、有色、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最多的。

我国目前存在哪些能源问题?

1、【答案】:(1)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 2)我国能源构成以煤炭为主;( 3)我国工业部门消耗能源占有很大比重;(4)我国农村能源存在短缺局面。

2、我国能源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能源结构主要依赖于煤炭,煤炭消耗量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比重相对较低。 能源供需矛盾: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供给压力加大。

3、我国能源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在我国能源供应结构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占主导地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不足,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严重制约了能源发展。

4、环境污染:发电是许多电力消耗的主要源头,而大部分发电方式都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过量使用电力导致增加发电数量,增加污染物的排放,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能源压力:不节约用电会增加电网负担,电力需求过大可能会导致电力供应不足,造成电力剩余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