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区环境应急环境监测指标(矿山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 2024-09-07
环境保护应急监测启动及工作原则
1、原则包括:-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实行统一领导,分类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分级响应;- 结合平时与战时需求,发挥专业与兼职力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环境卫生工作应急预案1 总则 (一)工作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
3、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及时控制危险废物事故造成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拯救受害人员;指导员工防护,组织员工撤离,并做好现场清理工作。(二)应急救援组织与响应 先期处置 危险废物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或现场人员应保持冷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组织自救,进行先期处臵,能处理的先进行处理,并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展趋势与保护区划
开采煤层厚度大,多8~12m,煤层产状平缓,采出后,顶板煤层失去支撑,形成破碎冒落、弯曲下沉,随着采空面积的逐渐扩大,在地面出现缓慢、连续的盆状塌陷坑,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对农田、村庄等破坏严重,给矿山建设和矿区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也为矿山带来深重经济负担。
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的“三区”规划(三区包括重点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管理约束力、相关制度完善程度、采矿权人及受影响对象的环保意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投入力度及治理技术、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规划应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一致,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保护区可分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和鼓励开采区3类:限制开采区:指国家和省限制开采总量、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分布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及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地区。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政府和人民在保护环境与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预测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完成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划,分析评价了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4)提出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部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内容与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法分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和矿山占用破坏土地监测方法。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监测方法。矿山占用破坏土地监测方法包括固体废料场、尾矿库、地面塌陷区、露采场的监测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什么?参考答案:监测内容包括矿山建设及采矿活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主要环境要素。
项目推广。利用后续全国及各地的矿山地质环境相关项目,对本项目的成果进行使用推广,使信息系统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方法等成果得到更多的实地应用,同时也对本项目成果进行检验和完善。政府应用。
这些监测工作对保护矿山环境、预防地质灾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探索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法,初步积累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经验。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监测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应急监测的任务 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是一种特定目的的监测,它要求监测人员在第一时间达到事故现场,用小型便携、快速检测仪器或装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判断和测定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范围、扩散速度及危害程度,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通过对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进行测定,以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包括接受任务、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与运输保存、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步骤。 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污染组分。